为谁而悲,伤逝什么——《伤逝》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复合性与鲁迅的思想装置
自鲁迅小说《伤逝》问世以来,对其倾向与主题,基本有两种认识,一种主流的看法是鲁迅借涓生与子君的爱情,表达五四一代觉醒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被碰碎的悲剧,也就是时代性的“玫瑰色的梦”破碎和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剧.这种观点由于有小说基本情节的支撑,更有鲁迅在1923年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所做《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着眼于经济解放与婚姻解放的关系,认为没有经济与社会解放和自主,出走的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似乎是对《伤逝》主题的最直接和最生动的解释.①第二种观点来自周作人,他认为《伤逝》“不是普通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②这种观点很长时期只是周作人的一家之言甚或一厢情愿,但近年来有不少人也逐渐接受这种看法.
人物形象、复合性
I207.4;I712.074;I042
2017-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