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野草》人学的表现手段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象征主义:《野草》人学的表现手段

引用
一、主观与哲理的统一 (一)《野草》的哲理性 鲁迅对王品青、章衣萍、王独清、许寿裳等人说过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但当时并未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自木山英雄、孙玉石发现并重视这一哲学视角后,《野草》的哲学视角便受到了关注.《野草》里的哲学的类别是多样的.一是反抗哲学.枣树直刺夜空,虽力不能及,也要做出这样的姿态与努力,表达自己反抗的愿望.战士虽然失败于“无物之阵”,但他还是不停止地举起投枪,就是想要表明反抗的意愿与行动.二是希望哲学.过客虽然明知前面是坟,但还是要走向坟,并且询问走过坟地之后的处所.这一询问,表明了一种抽象的思考:坟地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与当下一样?还是充满希望?因为无望,所以要不停息地寻找希望.鲁迅在《希望》中说:“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这样的发问,意味着青年的无为、青年生命的寂灭等.

象征主义、表现手段

I206.6;I106.4;J2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FZW048

2016-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5-43,9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鲁迅研究月刊

1003-0638

11-2722/I

2016,(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