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457-6241.2005.05.015
清代喇嘛教
@@ 喇嘛教是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一个佛教支派.7世纪左右,佛教传人西藏,经过与当地原始宗教--苯教两个世纪左右的相互斗争、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并在世俗统治阶级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3世纪时,元朝在西藏推行政教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封喇嘛教萨迦派首领人物八思巴为"帝师",统辖西藏地方政务,喇嘛教正式控制了西藏地方政务.由于萨迦派首领人物热衷追逐世俗利禄,"竟事争权","僧众骄佚",激起了其他教派和世俗各阶层的强烈不满.随着元朝的灭亡,其势力逐渐衰微.明朝初年,宗喀巴(1357-1419)针对萨迦派的腐败,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新的教派称格鲁派(俗称黄教或黄帽派),其势力逐渐强大.他的两大弟子根敦珠巴(即第一世达赖)、克珠杰(即第一世班禅),继承其衣钵,广招僧徒,逐步形成了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16世纪后期,即第三世达赖时,黄教势力大炽,"其他派皆俯首称子弟".三世达赖和蒙古贵族建立政治联系,使喇嘛教的格鲁派在蒙古各地广泛传播,得到蒙古族的普遍信仰,成为蒙古族占统治地位的唯一宗教.明朝末年,虔奉喇嘛教的青海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举兵入藏,帮助五世达赖建立了噶丹颇章西藏地方政权,黄教在西藏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
清代、喇嘛教、扶持、管理、限制
K2(中国史)
2005-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