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2/j.issn.1000-1719.2018.09.015
中医外科内治总则源流考证—金元以前
文章对中医外科内治总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将其过程分为起源、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而金元以前,历经了起源、形成与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内治法则起源于秦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痈疽施治.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寒热虚实、阴阳及内外治则治法,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内消”与“补法”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神农本草经》为外科疾病的内治奠定了药物学基础;《金匮要略》“肠痈”证治中已有了消法的具体应用、禁忌及托法方剂的雏形.至晋《刘涓子方鬼遗方》所载方论中已经体现出了消、透及补法的治疗观点与应用,说明中医外科内治总则初步形成.隋唐五代时期,外科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无新的内治理论出现.进入宋代,北宋时期外科内治强调辨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圣济总录》明确提出了消、托与补法的名称、适应证与作用,标志着“消、托、补”法的外科内治总则正式确立;南宋时期外科专著渐多,外科及内治总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
中医外科、内治总则、源流、文献研究、金元以前
45
R26(中医外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60792
2018-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838-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