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722.2002.03.00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外科感染
@@ 1外科感染概念的更新1.1概念的演变自1863年Pasteur发现细菌,1867年Lister创用抗菌术以来,随着抗生素药物的不断开发,外科感染的诊治虽有明显进展,病死率却无明显改善.近10多年来研究表明,感染、损伤、大手术、急性胰腺炎(AP)、休克等各种外科应激转归,不仅与始发打击因素强度有关,亦与机体对打击的反应强度有关.从不同致病因素的直接损害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存在着由于各种炎性介质过量释放和炎症细胞过度激活所引发的一系列共同连锁反应即”瀑布样效应”(cascade effects).这是一个不是单用抗生素便可解决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即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1991年ACCP/SCCM联席会将其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外科感染常用名词亦作出统一定义,并建议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代替MOF及弃用”败血症”一词.MODS和MOF是器官功能动态变化中的两个术语,其差别仅在于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MODS强调功能变化的动态性和病变性质的可逆性,有利于早期预警和有效治疗,而MOF过分强调器官衰竭标准使诊治偏晚.败血症原指血循环存在细菌株并不断繁殖,但有败血症表现者,其血培养阳性率并不高,难以准确诊断,应予弃用.
全身炎症反应、外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生素、病理生理过程、急性胰腺炎、准确诊断、致病因素、直接损害、诊治、早期预警、炎症细胞、炎性介质、细菌、外科应激、损害程度、器官衰竭、连锁反应
16
R5(内科学)
2005-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