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77/j.cnki.lnxk.2021.06.017
从"权益"到"权利":《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我国《民法典》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采取权益保护模式,这与该法对于其他具体人格权的规定有所不同,由此衍生保护力度不足、体系衔接不畅、分类保护导致路径冲突等系列问题,并导致个人信息保护停留于纸面.对此,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应当采取权利保护模式,这既是因为个人信息本身即可成为独立的权利客体,也是因为权利保护模式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在修订《民法典》时,应当明确赋予自然人以个人信息权,并在已有的权利束之外增加诸如信息保有权、信息知情权、信息被遗忘权等其他具体权利;强化信息自决,让个人信息主体自己占有和控制个人信息;在救济方式上完善人格权请求权,并以侵权责任作为救济个人信息权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法典;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模式;权利保护模式;信息自决
D923(中国法律)
2022-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