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易》中“象”的哲学体系及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的“尚象”传统,而《老子》的“象”论则是中国古代关于“象”问题最初的哲学探讨.《老子》中的“象”作为“有无相生”的“意象”呈现,同时沟通着“道”“器”二元,并以其为中介建构起关于世界存在的“形—象—道”的本体论结构.这一结构经由《庄子》和《易传》的继承与发展,又衍生出“象一罔—玄”的认识论结构和“言—象—意”的语言学结构.《老》《庄》《易》有关“象”的哲学体系,作为中华传统“尚象”思维的反映,对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庄子》、《易传》、“象”、有无
41
B223.1(先秦哲学(~前220年))
辽宁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文化整合视野下的庄子哲学”2013lslktzx-03
2013-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