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80/j.1671-3826.2016.04.22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丙氨酸氨肽酶和α1-微球蛋白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作用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NAG)、丙氨酸氨肽酶(AAP)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25~82岁,平均(60±11)岁.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静脉滴注,1次/25~35 d,30 min滴完,连续应用3次.每次用药前和用药次日,留取患者清晨尿液及静脉血,检测并比较尿NAG、AAP、α1-MG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每次用药前、后比较尿NA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用药前后,尿α1-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次和第3次用药前后,尿α1-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和第3次用药前后,尿A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次用药前后,尿A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用药前后,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用药后,尿NAG、α1-M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致肾损伤患者尿NAG、AAP和α1-MG水平变化早于血肌酐.尿NAG、AAP和α1-MG联合检测可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唑来膦酸、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酶、丙氨酸氨肽酶、α1-微球蛋白、急性肾损害
44
R446(诊断学)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225021
2016-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