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80/j.1671-3826.2016.04.21
53例初诊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初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IB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初诊,并确诊为IBD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窥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结果 IBD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腹泻、便血、发热为主.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较克罗恩病(CD)患儿更易出现腹泻及便血症状(P<0.05),而CD患儿腹痛症状更为明显(P<0.05),同时更易出现肠外表现,34.0%患儿出现生长发育和营养障碍,84.9%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炎症性指标(如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为主,UC和CD患儿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和CD患儿,内镜及病理表现明显不同,MRE同时观察到肠壁强化和瘘管及肿块的形成.51例单纯药物治疗,2例联合手术治疗.其中,13例患儿应用了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诱导缓解迅速,身高、体质量有所增长.结论 对临床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发热以及营养状态不佳的患儿,要警惕IBD的发生;需结合生化、影像学、内镜、病理进行综合诊断;MRE无创、无辐射,值得推广;中重度患者,IFX可以迅速缓解病情,促进生长发育.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儿童
44
R725.7(儿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40058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021042;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6-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