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兰州市气温与死亡人数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
[目的]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死亡的关系,评估气温相关的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方法]收集兰州市2014-2017年居民死亡资料以及同期气温数据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调整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相对湿度及空气污染物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选择滞后21d作为最大滞后天数.在计算日均气温对死亡人数的影响时,用日均气温的P5(-4.2℃)和P95(25.5℃)相对于中位数(P50)计算的RR值代表各死因别的低温、高温效应,分别计算滞后0、0~3、0~7、0~14、0~21d的累积效应值.[结果] 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兰州市日均非意外死亡人数为39人,其中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为17人和5人.同期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日均值分别为123.54、21.91、49.88μg/m3.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均值分别为11.35℃和50.76%.兰州市日均气温对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效应曲线均为J形.高温对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主要是急性短期效应,在29℃、滞后0d(lag0)的效应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07(1.02~1.12)、1.09(1.02~1.18);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高温不敏感.低温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三种死亡均在-12℃,lag21时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36(1.26~1.45)、1.34(1.22~1.50)、1.45(1.22~1.72).以年平均气温的中位数(P50,12.9℃)作为参照值,低温(P5,-4.2℃)对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效应均在lag0~21RR值最大,RR及其95%CI分别为1.15(1.07~1.23)和1.16(1.04~1.28);高温(P95,25.5℃)对非意外死亡的累积效应在lag0、lag0~3均有统计学意义,以lag0~3 RR值最大,RR及其95%CI为1.11(1.02~1.20).[结论]高温和低温均是兰州市居民每日死亡的危险因素,存在滞后效应,且低温效应的滞后时间较长.
日均气温、高温、低温、死亡、滞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35
R181.3+4(流行病学与防疫)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JR5RA347;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16-RC-29
2019-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76-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