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356/j.2096-8884.2023-0029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引用
[目的]研究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退化森林的适应性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川西亚高山不同恢复方式下的 3种森林类型,即岷江冷杉-红桦次生林(自然恢复,SF)、云杉阔叶混交林(人工种植后自然恢复,MF)和云杉人工林(人工恢复,PF),采用干筛法测定了 6个粒级(>5、2~5、1~2、0.5~1、0.25~0.5和<0.25 mm)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计算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大于 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等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探究不同森林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SF和MF的团聚体分布以>2 mm团聚体为优势粒级,而PF的团聚体在各粒级分布较均匀.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参数(MWD、R>0.25、K)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SF和MF的土壤MWD和R>0.25 均高于PF,而土壤可蚀性因子K低于PF.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及细根周转率显著相关,且细根周转率能解释超30%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异,说明森林恢复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与土壤有机质的周转过程密切相关.[结论]主要受不同森林的细根周转差异对土壤有机碳输入的影响,自然恢复形成的混交林较人工种植的针叶纯林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因此,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退化森林恢复中,宜采用自然恢复或营建混交林的方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稳定.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森林土壤、恢复方式、亚高山

3

S718.5(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23-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96-8884

10-1670/S

3

2023,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