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6790.2015.01.031

刘健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引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炎性反应和血管异常[1].中医古代文献无此病名,从临床症状特点看与“周痹”、“脉痹”“阴阳毒”、“鬼脸疮”、“蝴蝶斑”、“日晒疮”、“蝶疮流注”等有相似之处[2].如《金匮要略》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提出本病有阴毒、阳毒之分.《诸病源候论·赤丹候》:“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里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其描述与SLE的红色丘疹、斑丘疹相似.《疮疡经验全书·鸦焰疮》载:“鸦埳疮者,久中邪热,……发于皮肤之上,相生如钱窍,后烂似鸦埳,日久损伤难治.”与SLE皮肤血管炎表现极为相似.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古代文献、咽喉痛、诸病源候论、皮肤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症状特点、炎性反应、严重危害、血管异常、人类健康、免疫介导、金匮要略、病理改变、阴阳毒、弥漫性、蝴蝶斑、斑丘疹、损伤

18

R593.24(全身性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211;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安徽省科技厅科研计划09-020304046;安徽省卫生中医药科研项目2009zy05;安徽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省组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条[2008]105号;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TD105

2016-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6-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1672-6790

34-1273/R

18

2015,18(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