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1.041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

引用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与血小板过度活化关系密切。在正常的血液循环中,血小板为静息状态,而当血管内皮损伤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的基质暴露,出现活化因子时,血小板将由静息状态转为功能状态,即血小板的激活;然后血小板粘附介导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IB结合,形成vWF-GP IB,在损伤处形成一层血小板膜,二级介质如二磷酸腺苷( ADP)与血小板膜上ADP受体相结合,从而改变血小板表面构型,形成GP11 b/IIIa受体,血小板之间即可通过该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相互连接,即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1]。其中导致血小板表面构型改变的物质称为诱导剂,除ADP外,常见的还有血栓素A2( TXA2)、凝血酶、胶原、免疫复合物和某些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作用于其中任一环节,以下将按不同的抗血小板机制介绍几种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静息状态、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表面构型、血小板膜糖蛋白、粥样硬化斑块、药物、血管内皮损伤、受体、血友病因子、血小板粘附、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二磷酸腺苷、血液循环、人类健康、活化因子、功能状态、发生发展、诱导剂

R972.7(药品)

2014-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0-1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1672-6790

34-1273/R

2014,(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