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28例临床病理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315/j.cnki.cjcep.2017.01.014

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28例临床病理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收集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块.组织学类型:导管内乳头状癌22例、包膜内乳头状癌2例及实性乳头状癌4例.镜检:肿瘤呈乳头状或实体状,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形态多一致,细胞核级别低.免疫组化标记示大部分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呈强阳性,HER-2、CK5/6均呈阴性;结节内CK5/6、p63、SMA均呈阴性.实性型者部分可表达CD56、Syn、CgA.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5.3%.27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10 ~ 79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乳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好发于老年女性,组织学形态多样,诊断需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该肿瘤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好.

乳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33

R737.9(肿瘤学)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项目20141075

2017-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5-5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001-7399

34-1073/R

33

2017,3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