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剥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8422.2021.01.005

内界膜剥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预防性内界膜(ILM)剥除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复位术后黄斑前膜(ERM)发生的有效性和对视力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纳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RRD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成功复位者,共114例(114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分为ILM剥除组和无ILM剥除组.所有受检者行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眼内填充,视网膜成功复位者均于玻切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术前及玻璃体切割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至末次随访.比较两组间视力和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包括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连续性,是否存在黄斑水肿及视网膜下液(SRF).结果术后114只眼中ERM形成者19只眼,占16.7%.94.7%ERM形成者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术后3、6、12个月,组间ERM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M形成和未发生ERM者logMAR BCVA分别为(0.59±0.31、0.3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5).两组间CRT、EZ、ELM连续性、黄斑水肿和SRF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 ILM剥除可有效预防 RRD 术后 ERM发生,且对视力和视网膜微结构改变无影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视力、玻璃体切割术

29

保定市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1941ZF048

2021-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眼科杂志

1006-8422

34-1149/R

29

2021,2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