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422.2017.04.026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改变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特点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眼底出血程度分Ⅰ、Ⅱ、Ⅲ、Ⅳ级.设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2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57例SAH患儿中,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84.2%(48/57),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18例(37.5%)、视网膜出血27例(56.3%)和血管痉挛3例(6.2%),对照组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5.0%(1/20),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1).出血程度Ⅰ级者10例(37.1%)、Ⅱ级者7例(25.9%)、Ⅲ级者6例(22.2%)和Ⅳ级者4例(14.8%).②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与SAH程度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①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56.3%;②动态用RetCamⅡ监测SAH患儿视网膜出血情况可能有助于SAH患儿颅内病变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并客观指导临床治疗,其方法方便、直观、安全.
视网膜出血/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婴儿、新生
25
R72;R44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1-55
2017-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