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422.2012.06.005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4例(62 只眼)PI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确诊,其中3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30例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在FFA检查动静脉早期图像中进行测量,确定病灶大小.结果 患者中女性32例,占72.7%,男女患者比率为1∶2.8.首次出现症状的发病年龄为19~67岁,平均发病年龄30岁.伴有近视者40例,占所有患者的90.9%.其中中、高度近视者37只眼,占所有患眼的59.6%.双眼累及者18例,占所有患者的40.9%.PIC活动病灶表现为视网膜下的黄白色病灶,FF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期或动静脉早期多表现为强荧光,少数患眼表现为弱荧光,轻度渗漏,晚期荧光增强;萎缩病灶FFA表现为透见和遮蔽荧光,病灶直径50~2000 μm.病灶全部以位于后极部为主.病灶数1~68个,其中≤10个者43只眼,占所有患眼的69.4%.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29只眼,占所有患眼的46.7%.FFA晚期视盘染色10只眼,占所有患眼的16.1%;节段性视网膜静脉炎6只眼,占所有患眼的9.7%.OCT表现脉络膜血管层低回声腔隙增大11只眼,占受检患者36.7%,ICGA表现为弱荧光斑,周围伴或不伴周围强荧光环.结论 PIC主要累及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以后极部视网膜下多发的黄白色点状病灶为特征.CNV是常见并发症.
脉络膜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
20
R77;TV2
2013-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