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422.2010.03.025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巩膜瓣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两种巩膜瓣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159例(167只眼)本院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大薄瓣组,79例(83只眼),B组为小厚瓣组,80例(84只眼),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术前眼压、术前所用降眼压药物种类等临床参数均衡,均为初次手术.A组患者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大小约5 mm×6 mm、深约1/2-1/3巩膜瓣,B组患者采用大小约3 mm×3 mm、深约1/2-2/3巩膜瓣.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1年.结果 (1)将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3次复诊眼压均值进行比较;术后第3天两组眼压对比(t=6.8632,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个月眼压对比(t=1.5943,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眼压对比(t=3.8751,P<0.05),差异有显著性.(2)将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1周的两次检查浅前房发生率进行对比,术后第3天,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0.12%,B组为11.90%,A组浅前房主要以浅I度为主,两组对比(x2=8.3622,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第1周,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02%,B组为2.38%,两组对比(x2=0.62171,P>0.05),差异无显著性.(3)将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两次检查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A组为98.79%,B组为95.24%,两组对比(xz=0.80021,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A组为87.95%,B组为69.05%,两组对比(x2=9.241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时,小而厚的巩膜瓣在短期内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但大而薄的巩膜瓣则在远期疗效上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巩膜瓣、浅前房、滤过泡
18
R77;R6
2010-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