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8422.2007.01.005

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观察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变化,以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寻找不同眼底改变对高度近视眼视力、形态损害的早期客观敏感指标.方法 从11方面分组分析:视力、年龄、职业、眼别、性别、病程、近视度数、视网膜脱离眼裂孔位置、眼轴、B超形态及眼底形态.将临床与黄斑形态相关的检查项目筛选,采用OCTOPUS 101中的中心低视力程序(LVC)、罗兰RETIscsn和RETIport视觉电生理系统中的单次视锥-ERG、30Hz闪烁ERG、P-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中一阶反应1、2环,联合A/B超、Heideldery激光扫描眼底荧光/吲哚青绿造影系统等检测手段对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后极部视功能状态22项指标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 高度近视眼在不同眼底形态诸分组中,资料齐全的不同眼底改变组病例共94例.从构成比分析,>-10D、40岁以上以及视力低于O.4的近视眼眼底多为豹纹状改变、混合改变.随眼底形态变化的复杂化和累及范围增加,伴有年龄、视力、近视屈光度、眼轴的相关变化.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下降;视觉电生理中单次视锥细胞和30Hz闪烁b波振幅下降;2环振幅密度下降,2环b波振幅均有下降(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的变化是随年龄、度数的增加、视力下降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定期对高度近视的眼底客观功能检测有助于早发现隐匿性器质性病变.

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形态学、视功能、双眼、相关因素

15

R77(眼科学)

2007-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眼科杂志

1006-8422

34-1149/R

15

2007,15(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