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2260/lcxewkzz.2021.012.011

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研究

引用
目的:探讨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与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二期手术前骶尾部磁共振与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明确两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ARM直肠盲端及异常瘘管上的准确性及优点。结果:83例患者中,8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类型一致(Kappa=0.794);3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与造影结果相比,前者仅能显示直肠盲端的位置,未显示异常瘘管。83例中,经磁共振成像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距离分别为(36.90±9.14)mm和(36.39±10.81)mm,与术中实际测得距离(34.40±12.70)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83例ARM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合并脊髓栓系8例,终丝脂肪变性5例,骶管内脂肪瘤1例,脊髓圆锥低位5例,骶尾骨发育异常3例,马蹄肾2例,肾脏发育不良3例,输尿管扩张5例,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双子宫畸形2例,Currarino综合征2例。 结论:两种影像学检查均能明确直肠盲端位置及异常瘘管情况,但磁共振对于伴发畸形的诊断优势明显;相比于造影检查,磁共振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暴露及肠穿孔风险等优点。

磁共振成像、经造瘘口加压造影、肛门直肠畸形/诊断、对比研究

20

R195.4R449R726.571(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编号:2019ZDXM021;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cstc2018jcyjAX0230

2023-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59-116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1671-6353

10-1785/R

20

2021,20(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