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6353.2020.06.011

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用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介入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的方法 与疗效,探讨淋巴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采用介入硬化治疗的头面颈部、躯干和四肢体表局灶性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其治疗年龄、硬化剂选择及硬化治疗方法 .评价治疗前后囊肿体积或大小,评价指标为:优良,体积减小>90%;中等,体积减小>50%;不显著,体积减小<50%;治疗无反应.将优良和中等定义为显著有效.结果 29例淋巴管畸形患儿中,巨囊型8例,微囊型8例,混合型13例.平均疗程1.62次,治疗1次18例,治疗2次4例,治疗>2次7例.巨囊型平均治疗1.375次,6例治疗1次;混合型平均治疗1.46次,9例治疗1次;微囊型平均治疗2.13次,治疗均超过2次.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所有病例治疗优良率为58.7%(17/29),疗效中等率为31%(9/29),不显著率为10.3%(3/29).巨囊型显著有效率为100%(优良率100%);混合型显著有效率92.3%(优良率53.8%,中等率38.5%);微囊型显著有效率75%(优良率25%,中等率50%).3种不同类型淋巴管畸形的显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6,P=0.431);对3种不同类型淋巴管畸形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P=0.009).巨囊型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微囊型(P=0.007),混合型优良率与巨囊型(P=0.046)、微囊型(P=0.367)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发热,3例术后出现囊内出血,2例发生局部色素沉着,1例发生局部感染,无一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等全身不良反应或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结论 介入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有显著疗效,其中巨囊型淋巴管畸形疗效最佳,混合型和微囊型次之,且硬化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介入硬化治疗可作为体表局灶性淋巴管畸形的首要治疗手段.

淋巴管畸形、超声检查、介入性、硬化疗法

19

R551.5;R725.5;R733.4(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2020-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18-52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1671-6353

43-1380/R

19

2020,19(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