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肠造口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肠造瘘中的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6353.2020.01.008

改良式肠造口引流装置在新生儿肠造瘘中的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肠造口引流装置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与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5例需行肠造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急诊或亚急诊剖腹探查术进行治疗,术中均实施了暂时性肠造瘘手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 将45例受试者分为传统组(n=27)和改良组(n=18),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中均在造瘘口的近端采用由包皮环和避孕套组合而成的肠造瘘引流装置,传统组近端造瘘肠管不作处理.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18 例,无一例死亡;传统组27例,其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为(89.50 ±16.73)min,传统组手术时间为(86.07 ±17.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无一例并发症,传统组术后14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9.89 ±4.54)d,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4.73 ±11.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非计划再次手术1例,传统组非计划再次手术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肠造口引流装置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手术可有效降低肠造瘘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外形美观、护理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肠造口术、手术后并发症、婴儿、新生

19

R726.1;R574.5(儿科学)

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8507150071531

2020-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1671-6353

43-1380/R

19

2020,19(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