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6353.2020.01.006
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在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儿术后排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例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的诊治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月龄(5.11 ±2.67)个月,所有患儿Ⅰ期行回肠末端造瘘术,Ⅱ期行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手术.术后随访2年,采用李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法进行排便功能评分.定期肛管直肠测压,记录和比较患儿排便频率、性状及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84.43 ±30.46)min,出血量(27.57 ±10.63)mL,肠功能恢复时间(3.29 ±0.91)d,术后住院时间(7.86 ±1.77)d.术后1~3个月排便频率为8~20次/日,术后6~9个月排便频率为4~8次/日,术后1~2年排便频率为2~4次/日(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115),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排便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0),术后1年和术后2年排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542).肛管直肠测压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肛管反射舒张压P=0.027;肛管静息压P=0.010;直肠静息压P=0.034).术后6个月内因排便次数多致肛周湿疹、皮肤破溃6例,予以造口粉、氧化锌或芦荟软膏涂抹后恢复;小肠结肠炎1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无便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Ⅰ期造瘘口单部位腹腔镜辅助Martin-Duhamel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症患儿安全可行;排便功能可在术后6个月至1年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
Hirschsprung病、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排便功能、儿童
19
R726;R574;R574.62(儿科学)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健康医疗与生物医药专项项目18277747D
2020-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