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0272.2021.04.019
心肌内出血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纤溶治疗的积极开展,使AMI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AMI后导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ac Events,ACE)人数却呈上升趋势.有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冠脉再通后6周,1年仍有30%、21%存在心绞痛症状[1].术后1年和5年出现心力衰竭的比例分别为14%[2]、21%-32%[3,4].研究表明,虽然积极的治疗能够开通罪犯血管,心外膜的冠脉血流复流,但部分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心功能却无法完全恢复,心肌组织未能得到有效灌注,可能与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无复流"现象有关[5],而"无复流"现象是因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引起的[6],同时其梗死区域往往可出现心肌内出血[7].至此,心肌内出血的概念才受到重视.本文从心肌内出血的概念、发生机制、解剖分布、诊断方法、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更好防治心肌内出血.
心肌内出血;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
30
R541.7;R540.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21-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0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