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3429.2016.07.02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4年1-6月468例OPCAB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和非AF组.并收集所有患者围术期资料,筛选分析OPCAB术后A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发生AF 102例,发生率21.79%,多发生于术后1~3d.AF组年龄、左房内径(LAD)、机械通气时间、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较非AF组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pg/ml)、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狭窄≥50%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PCAB术后AF的发生与高龄(≥66岁)、LAD增大(≥38 mm)、LVEF减低(≤40%)、Pd增加(≥39 ms)、Pmax延长(≥110 ms)、hs-cTnT升高(≥0.225 ng/ml)、NT-proBNP升高(≥390.45 0g/ml)、RCA近中段狭窄≥50%高度相关,可借此预判OPCAB术后AF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心房颤动、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29

R654.3(外科学各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M542568

2016-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8-6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误诊误治

1002-3429

13-1105/R

29

2016,29(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