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合并黄疸误诊为胆总管结石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3429.2001.04.06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合并黄疸误诊为胆总管结石

引用
@@ 1 病例资料 男,56岁,农民.因剑突下、右上腹隐痛伴黄疸30天,加重伴发热3天,于1999年4月27日入院.病人发病后常感恶心、反酸、嗳气.18岁起常有上腹隐痛不适史.查体:体温37.9℃,脉搏98/min,血压120/75 mmHg.表情痛苦,难于平卧,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未见皮下出血点及蜘蛛痣,巩膜深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剑突下、右上腹明显,莫菲征(+),肝浊音界正常,肝区叩击痛明显,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B超检查示肝大,肝密集粗光点,胆总管内见3.3 cm×1.2 cm增强光团,胆囊增大.站立位腹部X线平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及液平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9×109/L,中性粒细胞0.84,血红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278×109/L;尿胆红素(3+),尿蛋白(+);血总胆红素17.3 μmol/L,直接胆红素6.9 μmol/L,血尿素氮7.1 mmol/L,肌酐124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45 U/L,总蛋白68 g/L,白蛋白40 g/L.诊断:胆总管结石并感染,阻塞性黄疸.予解痉止痛、抗感染治疗后黄疸减轻,体温正常.行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见大网膜与胆囊、肝门处粘连,肝脏有胆汁淤积,无包块,质地较软,胆囊无明显增大、壁稍增厚,肝门处见十二指肠与之粘连严重,有脓苔,胆总管扭曲并粘连,未扪及结石,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扪及炎性溃疡瘢痕约1.2 cm×1.0 cm,将粘连松解后再次探查胆总管未扪及硬块后关腹.术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慢性穿孔导致脏器粘连.术后静脉滴注甲氰咪呱及利胆药物,黄疸消退,腹痛缓解.复查尿胆红素(-),复查B超示肝密集粗光点,稍增大,胆总管直径1.1 cm,未见增强光团.CT检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未见异常.出院后随防半年,病人未再出现黄疸. 2 讨论 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大多为慢性穿透性溃疡,无急性腹膜炎症状,表现为急性穿孔者少见[1].本例因粘连导致胆总管梗阻更为少见,故被伴随症状所掩盖,加之B超提示有胆总管结石,故误诊为胆总管结石并感染.本例病人有多年反酸、嗳气胃病史,未经正规治疗;病人入院后经抗感染、禁食等治疗黄疸减轻,腹痛迅速缓解,未引起临床注意.值得注意的是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结石的准确率约50%[2],CT扫描检查确诊率较高.因此,在疾病诊疗过程不能忽视病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细致全面的分析和选用必要的检测手段对正确诊断及防止误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例治疗后黄疸消退,炎症控制,但术前未复查B超,未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CT扫描检查,却按胆总管结石施行手术,虽经手术探查明确了诊断,但仍应从中吸取教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阻塞性黄疸、误诊、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粘连、诊断、实验室检查、抗感染治疗、尿胆红素、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十二指肠后壁、强光团、膈下游离气体、复查、胆总管探查术、胆囊、丙氨酸转氨酶、中性粒细胞

14

R573.1(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04-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09-3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误诊误治

1002-3429

13-1105/R

14

2001,1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