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87.2023.01.009
基于《血液安全监测指南》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探索
目的 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 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 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对比近两年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在各环节中报告例数及报告率显示,2021年新增输血不良事件9类,减少输血不良事件8类,其中报告率增加以TS-B01(χ2=5.49,P=0.02)、TS-B05(χ2=8.46,P<0.01)及TS-F04(χ2=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率减少以TS-D12(χ2=4.80,P=0.03)及TS-I06(χ2=15.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均主要集中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S-B"环节(152例,46.63%).而其他发生环节的占比在两年间有所变化,其中"实验室检测"比例从17.42%下降到6.70%(χ2=9.20,P<0.01),"支持保障"比例从15.91%下降到2.58%(χ2=19.02,P<0.01),而"血液输注"从0.76%增加到9.79%(χ2=11.14,P<0.01),"输血后处置与评价"从3.03%增加到11.86%(χ2=8.05,P<0.01).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部门为外科系统(129例,39.57%),且呈现增长趋势(从25.76%上升到48.97%,χ2=17.70,P<0.01),其次为输血科(73例,22.39%),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33.33%下降到14.95%,χ2=15.28,P<0.01).不良事件主要原因是人员问题,其中与医师有关的人员问题占首位(196例,60.12%),其次为与输血科技师有关的人员问题(49例,15.03%),但呈现下降趋势(从18.18%下降至7.73%,χ2=8.15,P<0.01).将两年不良事件以输注的血液成分不同而进行分类发现,发生在输注红细胞成分的不良事件报告率最高,分别为2.35%和3.28%.结论 利用《指南》建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有效开展监测活动,可以提高输血不良事件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实现输血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血液安全监测、不良事件、临床输血、血液安全
25
R457(治疗学)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No.2022ZDXM031
2023-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