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禁忌证的再认识
1818年,Blundell将产后大出血患者的血液收集后回输给患者本人,开创了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IBS)的先河.然而,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Wilson和Taswell研制出具有离心功能的红细胞回收设备,术野血液在回收、抗凝、过滤的基础上,经过洗涤、浓缩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大大提高了IBS的安全性,此项技术才得以真正兴起,成为血液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上,IBS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当回收的血液中混入了不安全的物质,例如肿瘤细胞、羊水、细菌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长久以来,对于这些潜在的禁忌证,临床医师态度非常审慎,始终避免对患者造成任何伤害.
回收式自体输血、禁忌证、患者、血液收集、产后大出血、肿瘤细胞、医师态度、回收设备、保护措施、安全性、心功能、红细胞、组成、羊水、细菌、洗涤、物质、伤害、浓缩、临床
29
R68;R60
2014-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