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开放、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6、24、32和4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受试者相关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完成48周临床治疗,有11例患者脱落。①PANSS 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基线相比,两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 PANSS 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4周和治疗32周的 PANSS 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均﹤0.05);②PSP 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 PSP 评分均显著提高( P ﹤0.05),同时观察组从治疗4周至治疗48周的 PSP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③MARS 量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从治疗4周至48周的 MARS 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5)。两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尤其是其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棕榈酸帕利哌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有效性
26
R749.05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6-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