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 I 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双相 I 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 I 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 因子分、血清 CK 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 =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 OR =19.088)、无业/失业(OR =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 =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 I 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双相 I 型障碍、攻击行为、风险因素
R749.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5-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