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695.2020.06.029
北京地区某医院2014~2018年肠道门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对肠道门诊连续五年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及讨论,以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连续五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肠道门诊就诊共10808例病例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就诊人群年龄分布、就诊月份分布、发病病症、实验结果 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①五年来病例统计年龄分布在21~40岁最多,占比41.3%;其次为51~70岁,占比33.1%.②每年6~8月为急性腹泻高发期,就诊人数与气温高低呈正比.③五年腹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腹痛发生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腹痛部位,五年来统计数据表明,脐周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上腹部,再次为下腹部.患者伴有里急后重症状的人数显著低于无里急后重症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五年来,不同性状大便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比最多的前3位分别为糊状或稀样便、水样便和黏液便.动力阴性细菌比率显著高于动力阳性细菌(P<0.01),动力阳性细菌检出率近3年呈下降趋势.志贺菌属检出量逐年下降,五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门菌属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五年内共检出霍乱弧菌2例.⑤近五年腹泻待查为肠道门诊临床诊断的首位,占比60%左右;其次为感染性腹泻,占比约30%左右.菌痢诊断近3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该医院所在地区5年来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夏季高温时多发,疾病发生时不同年份腹痛发生概率差异大、脐周发生疼痛的概率最高、大便性状以糊状或稀样便等为主.
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监测
19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6-4-1101
2020-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6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