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3X.2014.08.45
“普适性他汀治疗”是问题、不是结论
是否需要给予心血管疾病年风险率为1%的患者他汀治疗,这是近期扩大他汀治疗范围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小型报刊等媒体与药物公司的推波助澜,该问题的讨论已经不适宜的简化成有关不良反应的争论。<br> 有人辩称,医学界人士在获得相关证据前不应该参与到这场风暴中,而且“普适性他汀治疗”这个命题过于宽泛,不能仅仅依靠消除潜在偏倚数据就可以回答,事实上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br> David Barer 尖锐地指出,有必要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单个患者随机对照研究(N-of-1 trial)来回答“百分之一群体”这个问题。具体来讲,将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与他汀组,并配合个体症状汇总及评估认知功能等多方面的措施。David Barer 表示,尽管与对照组比较,他汀试验中的生存曲线在开始的几年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两者在底部会合,所以有几个问题必须要回答:①他汀治疗时间长短应如何调控;②在生命终末期,给予的他汀治疗究竟能起到何种作用;③如果老年患者或因身体其他情况恶化而死亡,那么如何评判预防致死性心脏病对于个人或社会的收益。David Barer 认为从临床试验人群得到的结论外推应用到低风险率人群是可取的,但是不能仅仅因几年治疗的收益就对他汀终生治疗妄加推崇。
普适性、治疗时间、老年患者、随机对照研究、风险率、心血管疾病、治疗范围、性心脏病、相关证据、收益、临床试验、生存曲线、认知功能、人群、热点问题、不良反应、终末期、对照组、安慰剂、致死
R73;R72
2014-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5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