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致肝损害的不同处理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肝损害的不同临床处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发生他汀类药物肝损害后减至最小维持量继续治疗组(A组)及发生他汀类药物肝损害后立即停药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变化及近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80例患者,无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A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治愈22例(55.0%)、好转17例(42.5%)、恶化1例(2.5%),8周治愈33例(82.5%)、好转7例(17.5%)、恶化0例,12周治愈37例(92.5%)、好转3例(7.5%)、恶化0例;B组患者在停药后4周治愈23例(57.5%)、好转17例(42.5%)、恶化0例,8周治愈35例(87.5%)、好转5例(12.5%)、恶化0例,12周治愈38例(95.0%)、好转2例(5.0%)、恶化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比较在治愈、好转、恶化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治疗期间与基线比较持续降低(P<0.01).B组患者TG、TC、LDL-C水平与基线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患者TG、TC、LDL-C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随访总的主要心脏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A组低于B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 vs37.5%,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致肝损害患者采取减至最小维持量继续治疗及立即停药的方法均安全可行,采取减至最小维持量继续治疗可维持降脂作用,并且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
冠状动脉疾病、肝疾病、丙氨酸转氨酶
27
R541.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3-01-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396-139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