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3X.2001.04.048
炎症性肠病的进展
@@(上接第2期90页)
5 诊断
简要介绍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IBD诊断标准,该标准也是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2000 成都)修订IBD诊断标准的底稿。
5.1 UC
5.1.1 诊断要点 ①临床表现:反复或持续发作的腹泻、粘液便、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或肠外表现。②结肠镜检查: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弥漫的多发糜烂、溃疡;慢性者结肠袋囊变浅、变钝,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③粘膜活检: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活动期:上皮和隐窝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如脓肿溃入固有膜更具诊断价值。慢性期:隐窝结构改变,粘液分泌减少。如发现上述炎症活动性与慢性化综合表现,诊断价值更大。④钡灌肠检查:粘膜粗乱或颗粒样改变 ;多发性浅溃疡或小充盈缺损;肠管缩短,袋囊消失,呈铅管样。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便培养、血沉、血浆蛋白、C-反应蛋白等对严重度与活动性判断有助。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诊断价值、诊断标准、粘膜活检、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动性、粘液脓血便、炎症性肠病、炎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脓性分泌物、结肠镜检查、诊断要点、粘液分泌、医科大学、血浆蛋白、学术会议、手术切除、上皮、脓肿、临床表现
16
R5 ;R57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