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3X.2001.04.047
心房颤动分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今心脏学领域中的难题之一。房颤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实体,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器质性心脏病和精神因素均可发生。由于房颤发病原因、发作持续时间、心室频率及终止方式各不相同、故需要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表现病例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
1 房颤分类的必要性
房颤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房颤这种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也是当今令所有心脏学医生困扰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医学界对房颤的发病机制及抗心律失常的处理研究有一定进展,但除了华法令的抗凝使用外,对房颤的一般处理并没有任何影响,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因是房颤的分类及定义不规范,这些进展新知识应用于哪类患者尚不清楚[1]。
各种房颤在发病原因、发作频率、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药物治疗效果上相差甚大,且各种房颤的再发率及自愈率也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对房颤进行分类,这是房颤处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临床医师了解房颤的多样性,掌握各种房颤类型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治疗,正确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心房颤动、分类系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病原因、处理方法、发作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症状严重程度、心脏学、器质性心脏病、治疗措施、知识应用、正确评价、病例特征、发作频率、临床医师、精神因素、发病机制、再发率、华法令
16
R5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封二,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