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5256.2012.12.017
皖北地区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分布,探索提高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方法 调查了解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对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测序分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普通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RBV治疗,根据病毒基因型及应答情况等决定疗程,总疗程24~72周,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适当处理.结果 本地区HCV基因型有1a、1b、2a、3a、3b、6k型.1b型最多,占56.3%,其次为2a型占21.3%,1b和2a混合型占5.3%,3b型占9.6%,3a型占4.3%,1a型占2.1%,6k型占1%.传播途径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35.8%(102/285),输血及血制品感染31.2%(89/285).基因1b型和非1b型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别为12(46.1%)、16(61.5%)、15(57.7%)和17(81.0%)、19(90.4%)、19(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个体化治疗,能大幅提高丙型肝炎的应答率,减少不良反应,但因各个病例差异较大,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 皖北地区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静脉吸毒及输血;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56.3%,其次为2a型,并可见混合型及6k型.治疗上基因1b型疗效远不如非1b型.个体化治疗能明显提高SVR.
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属、流行病学
28
R512.63(传染病)
淮南市科技专项资金项目2010A0601101
2013-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3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