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动态增强MRI监测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控制性皮层撞击大鼠脑损伤模型,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与血清S100β蛋白检测,监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建立TBI模型;在建模后不同时间点(3h,1、3、7、14天)行MRI检查和血清S100β检测,每组在每时间点各6只.DCE-MRI图像经处理后,得到大脑创伤层面的各灌注参数的相对值(rKtrans、rKep 、YKep、rVp),随后与血清S100β浓度、脑组织内伊文思蓝(EB)漏出量(作为病理学“金标准”)相比较,观察创伤后各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规律.结果 创伤后各时间点的DCE-MRI灌注参数相对值(rKtrans)、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EB渗漏量,在损伤组/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损伤组rKtrans自损伤后3h轻度升高,1天明显升高,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4天时仍有轻度升高,呈单向性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在伤后3h轻度增加,持续至1、3天时迅速上升后下降并维持较低的水平.相关分析显示rKtrans、rVe值与EB漏出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712,P<0.01;r =0.544,P< 0.01);血清S100β蛋白值与EB漏出量之间呈正相关(r =0.686,P<0.01).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与血清S100β蛋白相比,DCE-MRI定量参数Ktrans8能更加准确的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BBB通透性的变化,或许能成为TBI研究的有力工具.
血脑屏障、创伤性脑损伤、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S100β蛋白、SD大鼠、实验研究
38
R737.9;R445.2;R65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9-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976-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