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9324.2001.03.023

PTA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引用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非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TA后再狭窄率高达20%~35%,严重影响了PTA的远期效果[1]。如何降低PTA再狭窄率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狭窄的深入研究,对其病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基因治疗再狭窄成为可能。笔者现就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关方面加以论述。 1 PT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   尽管目前对再狭窄的机制不十分明了,但一般认为再狭窄过程是病变血管受到机械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动物模型表明:PT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4个连续的重叠阶段,损伤初期是炎症及血栓形成阶段,大约持续数小时;然后是细胞增生和基质形成阶段,是形成再狭窄的主要阶段[2]。   血管受到机械损伤后,血管中层撕裂,内皮细胞剥脱,血小板粘附,聚集生成大量凝血酶并形成血栓。活化的血小板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RF),表皮生长因子(EGF),5-羟色胺,血栓素A2(TXA2),转化生长因子(TGF)。同时,沿损伤动脉壁聚集的炎性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及环氧化酶。机械性的压力和伸展可导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释放。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单独或协同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膜受体,激活蛋白激酶的活性,触发由细胞质到细胞核的一系列信号传导,刺激核内调控蛋白结构并与基因组中特定的调控序列相互作用,开动一组与细胞增殖调控有关的特定基因的转录,如早期反应基因myc、fos等的表达,并在这些转录因子作用下激活细胞周期素与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基因的表达,合成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从而刺激中膜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合成大量的胶原及糖蛋白,并迁移至内膜,引起内膜增厚[3,4]。

术后再狭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细胞周期素、基因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中膜平滑肌细胞、再狭窄率、形成阶段、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源性生长因子、机械损伤、细胞增殖调控、蛋白、转化生长因子、周围血管疾病、早期反应基因、血栓、合成、病理生理过程、表皮生长因子

20

R543(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7-2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放射学杂志

1001-9324

42-1187/R

20

2001,2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