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鼠中耳黏膜的细菌生物膜形成特点及意义
目的:建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鼠模型,观察细菌生物膜在模型动物中耳黏膜的形成特点,探讨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8只大鼠分为6个实验组(分别为接种菌液后1、3、6、10、15、21d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4只.所有实验组大鼠用浓度为1×106 cfu/ml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经鼓膜穿刺途径感染双侧中耳腔.分别在接种细菌后1、3、6、10、15、21d,将相应实验组的4只大鼠麻醉,用电耳镜观察双侧鼓膜,对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大鼠处死后取双侧听泡,左侧听泡制备成扫描电镜标本并观察中耳黏膜细菌生物膜形态,右侧听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中耳黏膜细菌生物膜形态.对照组在第0天即处死取材.结果:①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中耳黏膜标本,均在接种细菌6d左右观察到符合各自判定标准的细菌生物膜形成,到10 d后形态更加典型,并在3周内形态保持稳定;②用电耳镜观察大鼠鼓膜,发现炎症感染程度在接种菌液10d内逐渐加重,10d后达到高峰并持续至第3周.1d组、10d组与6d组鼓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①接种菌液后1~5 d是细菌黏附、聚集阶段,6d后细菌生物膜三维结构初步形成,10d左右达到成熟稳定状态;②随着中耳黏膜细菌生物膜的生长与成熟,中耳炎炎症也在逐渐加重,提示中耳炎炎症感染的严重程度与细菌生物膜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铜绿假单胞菌、中耳炎、伴渗出液、细菌生物膜
26
R764.21(耳鼻咽喉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66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