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仁诺治疗耳源性真菌颅内感染1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1781.2000.11.028

斯皮仁诺治疗耳源性真菌颅内感染1例

引用
@@患者,男,19岁。左耳反复流脓15年,伴左侧头痛、高热、恶心十余天,在县医院行青霉素钠盐、氯霉素及菌必治等静脉给药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拟诊为耳源性颅内感染而于1996年5月22日转来我院。检查:体温39.2℃,神清,表情痛苦,精神萎靡,颈项强直,颏胸距三指,克尼征阳性;左耳膜紧张部中央性大穿孔,外耳道及鼓室少许脓液,有臭味。末梢血象:WBC 10.4×109/L,中性粒细胞0.71;外院腰穿:WBC 0.42×109/L,糖2.78mmol/L,蛋白250 mg/L。入院后即取左耳内脓液培养,结果为大量纯生长皱折念球菌。左乳突CT扫描:左乳突区见约1.0 cm×2.5 cm的骨质缺损区,乙状窦前壁骨质有破坏,乙状窦区及周围组织较模糊。 入院后患者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故于入院后次日行左乳突单纯凿开术,从筛区进路,开放鼓窦,即有大量脓液涌出,奇臭味,乳突腔内充满胆脂瘤组织,乙状窦前壁见1.0 cm×0.8 cm的骨质破坏区,表面生长肉芽。术后用青霉素及氯霉素静脉给药,甘露醇250 mg每12 h 1次。患者术后精神略有好转,白天头痛稍缓解,晚上加剧,体温波动在38~39.2℃之间,颈项强直,颏胸距二指半,克尼征阳性。5月28日加用抗真菌药物斯皮仁诺胶囊100mg,每日2次口服;5月30日开始体温渐趋下降,头痛明显好转,颈项变软;6月5日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6月14日因故停用 斯皮仁诺,观察5 d后,于6月19日在局麻下行乳突根治术,并再次取耳内脓液培养加药敏试验,报告为耳内生长奇异变形杆菌,对先锋类敏感,故停用青霉素和氯霉素,改用先锋霉素V静脉点滴。术后患者体温正常,无头痛,CNS(-),于7月12日痊愈出院。出院诊断为左胆脂瘤型中耳炎伴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随访4年,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术腔干燥。 讨论患者系耳源性乙状窦感染,未出现典型的歇间型发热而为稽留热,这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2次耳内脓液培养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在当地大量使用了抗生素,特别是使用了对奇异变形杆菌敏感的先锋类药物菌必治,使细菌暂时受到抑制之故,实际上患者是奇异变形杆菌和皱折念球菌的混合感染,故在临床上,常规抗炎和乳突凿开治疗效果欠佳,加用抗真菌药物斯皮仁诺胶囊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临床上真菌性颅内感染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病症。以往的治疗多采用二性霉素B静脉点滴或鞘内用药,或用制菌霉素、三苯甲咪唑等,一般要用3个月以上,疗程长,副作用大,疗效不够理想,如治疗不彻底,病情可出现反复而迁延数年。此例患者仅使用斯皮仁诺胶囊18 d,就使病情得到控制,且未出现明显副作用,随访4年未见复发,表明斯皮仁诺是一种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斯皮仁诺胶囊、治疗、耳源性、抗真菌药物、奇异变形杆菌、患者、乙状窦前、头痛、体温、脓液、静脉给药、青霉素、氯霉素、颅内感染、静脉点滴、颈项强直、胆脂瘤型中耳炎、血栓性静脉炎、先锋、术后

14

R76(耳鼻咽喉科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001-1781

42-1764/R

14

2000,1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