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礼"说申论
"六经皆礼"这一命题虽然并非古已有之,而是现代学者根据"礼"在六经中的地位概括、提炼出来的,但这一命题渊源有自,古今许多学者实际上从多方位、多视角对这一命题的相关内容进行过论证."六经皆礼"之说,可追溯到《礼记·经解》与《史记·滑稽列传》的相关记述,《汉书·礼乐志》所谓"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和南朝梁皇侃提出的"六经总以礼为本",非常简约、概要地阐明了"六经皆礼"之说的内涵.清代张尔岐提出了非常近似"六经皆礼"的说法.此后清儒皮锡瑞、曹元弼及现代学者陈钟凡、顾实、蔡尚思、陈戍国等众多学者对这一命题的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和阐释.但现代学术界一直很少有人明确倡言和系统论证"六经皆礼"这一命题.有鉴于此,本文从如下三个层面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申论:首先,六经皆源于礼:从宏观层面讲,六经皆为礼文化的产物;从微观或具体层面讲,"六经皆礼"与"六经皆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政典既是"史",也是"礼").其次,六经以礼为旨归,"礼"统摄六经,从而使六经以"礼"作为教化的标准和目标.六经之教本质上即为礼教.再次,《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的内容均有礼贯通其中,六经之文皆言礼,六经之义亦以礼为重.因此"六经皆礼"这一命题是可以成立的,"礼"在六经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应该得到承认和重视.
六经;礼;六经皆礼;六经皆史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1-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