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如何理解“恻隐之心”的问题——兼论耿宁的解释困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再论如何理解“恻隐之心”的问题——兼论耿宁的解释困境

引用
孟子的“恻隐之心”被习惯性地理解为“同情”(同感),即观察者与对象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可是,耿宁认为“恻隐之心”不是以某种方式分有他人的情感——“同情”,而是为他人的处境去感受的情感——“为他感”,然而这样却使得“恻隐之心”本身不足以成为德性,需要填补“同情的理解”才能称之为德性.显然,这与“恻隐之心,仁也”的论述宗旨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避免这种解释困境,“恻隐之心”需要被理解成“为他人的整体去感受的情感”——“为他整体感”.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同情”与“为他感”之间的价值冲突,使得“恻隐之心”成为一种自足的德性,在伦理上也必然是善的.

恻隐之心、同情(同感)、为他感、为他整体感

B222.5(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6-06-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1-109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