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小笠原地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地震学证据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0/N972016-00889

伊豆-小笠原地区岩石圈软流圈边界地震学证据

引用
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LAB)是上地幔内具有负速度梯度的地震间断面.开展对俯冲带区域LAB的地震学探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板块俯冲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收集了2002~2014年发生于伊豆-小笠原地区的3个深源地震(400~600 km)的垂向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线性倾斜叠加方法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了相对走时-慢度域的灰度图和叠加波形图,并成功提取了sP震相在LAB反射的前驱震相SLABP,该震相的极性与sP相反,幅度比为0.17~0.21.基于改进的一维速度模型IASP91-IB计算获得了近源区6个SLABP震相反射点的分布.研究表明伊豆-小笠原岛弧下方LAB深度位于58~65km,平均深度为62 km,起伏变化较小(7 kmn).与菲律宾海构造稳定地区研究结果相比,伊豆-小笠原岛弧地区海洋岩石圈出现了明显减薄的现象,其应与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持续释放的挥发分物质导致了软流圈出现部分熔融以及弧后地幔楔内小尺度对流的强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岩石圈软流圈边界、伊豆-小笠原地区、俯冲带、sP前驱震相、线性倾斜叠加

62

P5 ;P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92,41474070

2017-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11-7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62

2017,62(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