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栎(Quercus heqingensis n.sp.)的发现及其在古大气CO2浓度重建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60/N972015-01198

鹤庆栎(Quercus heqingensis n.sp.)的发现及其在古大气CO2浓度重建中的应用

引用
在云南鹤庆上上新统三营组中发现大量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组植物(Quercus sect.Heterobalanus)叶片化石.这些标本主脉呈“Z”字微弯,基部粗壮,至叶尖变细,二级脉羽状互生,且互相平行,在近叶缘1/3~1/2处分叉;上表皮有单、多细胞毛基,无气孔,表皮细胞多为近四边形;下表皮只有单细胞毛基和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近四边形或五边形.这些特征虽然与毛脉高山栎(Q.rehderiana)、帽斗栎(Q.guyavifolia)及古帽斗栎(Q.preguyavifolia)等现生种和化石种比较相似,但仍与它们存在叶表皮毛密度和毛基类型的差异,故将其定为新种——鹤庆栎(Quercusheqingensisn.sp.).将鹤庆栎的气孔指数应用于已建立的其现存最近亲缘类群(Nearest Living Relatives,NLRs)—帽斗栎的气孔指数与大气pCO2的关系式,定量重建出晚上新世时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分别为263.42±.24.86 ppm(沿海拔梯度采集样品重建结果)和234.25±22.49 ppm(历史标本样品重建结果),与前人结果相比基本一致,经过海拔校正后则十分吻合.同时进一步证明了晚上新世时期的古大气CO2浓度低于现代水平,为利用现存最近亲缘类群作为代理(proxies)重建古大气CO2浓度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鹤庆栎、高山栎组、现存最近亲缘类群、气孔指数、古大气CO2浓度重建、晚上新世、云南

61

P53;X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联合基金U150223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1900

2017-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354-13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61

2016,61(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