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Sn5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功能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007/s11434-011-4534-8

水稻Sn5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功能比较

引用
Sn5基因是克服水稻亚种间杂种胚囊不育性最主要因子之一,了解其序列特征对于揭示其起源或进化以及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48份携带有Sn5的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为材料,通过对其Sn5的全序列进行测定,并选择在编码区序列差异较大的品种(系)与籼粳测验种进行测交组配F1,研究不同序列Sn5在克服水稻亚种间杂种胚囊不育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48份材料的DNA全序列与对照02428完全一致的有15份,其他33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位点,包括颠换、转换和缺失等,共有24个.编码区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外显子2,其中变异最大的8份材料在1710~1719 bp处缺失了10个碱基,包括尼瓦拉野稻IRW501和栽培稻品种粤泰B等.S5n序列变异没有偏向性,说明Sn5是中性进化基因.通过构建Sn5全序列及其编码区编码氨基酸系统NJ树,将48份材料归为4类,其中大部分的栽培稻聚成一类,普通野生稻聚成一类,8份缺失10个碱基的材料聚为一类,其他的材料聚成一类.利用WE-CLSM(whole-mount eosin B-staining confocal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对测交F1的胚囊育性观察表明,不同Sn5序列材料组配测交F1的胚囊育性均比对照明显增加,彼此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它们都能克服亚种间的胚囊不育性,也间接证明Sn5是功能缺失基因.

水稻(Oryza sativa L.)、杂种不育性、Sn5、广亲和基因、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尼瓦拉野生稻(O.nivara)

56

S511(禾谷类作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重点项U0631003

2011-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04-12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56

2011,56(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