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HIV-1包膜蛋白gp41的近膜端外部区与其N端三聚体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病毒融合相关的潜在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007/s11434-009-0280-6

鉴定HIV-1包膜蛋白gp41的近膜端外部区与其N端三聚体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病毒融合相关的潜在机制

引用
人类Ⅰ型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class I,HIV-1)包膜蛋白gp41的近膜端外部(membrane proximal external region,MPER)在HIV-1的各个分化株之间相当保守,这暗示MPER区对于病毒的生存和侵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两个靶向HIV-1且具有最广泛中和活性的单抗2F5和4E10,都特异地识别该区域,进而有效地抑制包膜蛋白介导的病毒膜融合过程.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4E10抗体表位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会随着gp41融合核心区域的结构调整而发生显著的改变,提示在gp41蛋白的MPER区与融合核心区之间很有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并与gp41介导的膜融合过程相关.本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gp41融合核心区衍生多肽,检测了4E10表位多肽(D4E10P)与它们之间的反应性.其中,具有gp41蛋白核心区N.trimer结构的多肽(N-trimer一6HB)显示出很强的结合活性.进一步对N-trimer-6HB多肽进行噬菌体文库筛选,发现4E10表位上一个短的模体序列(WF)很有可能对gp41的N-trimer和MPER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MPER区以潜在的方式参与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间的融合过程.

HIV-1、gp41、N-trimet、MPER、4E10

54

R3(基础医学)

国家雷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914402

2009-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44-12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科学通报

0023-074X

11-1784/N

54

2009,5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