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61/j.cnki.1000-4734.2018.38.233
贵州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机制:NanoSIMS原位S同位素约束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矿地质特征与MVT铅锌矿床较为相似.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获得的纳雍枝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和闪锌矿原位δ34S分析数据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16.6‰~+27.0‰之间,闪锌矿的δ34S值范围为+11.8‰~+33.0‰,这与传统全矿物法获得的黄铁矿(δ34S=+4.7‰~+18.1‰)和闪锌矿(δ34S=+11.3‰~+25.22‰)的S同位素组成明显差异.根据矿物组合和晶体形态特征等,本文认为早期胶状、集合体状或交代残余黄铁矿(δ34S=-16.6‰~-14.9‰)的还原S是由细菌引起的海相硫酸盐还原(BSR)产物,而晚期它形粒状黄铁矿和闪锌矿(δ34S=+11.8‰~+33.0‰)的还原S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产物.因此,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经历了BSR和TSR过程.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原地蒸发膏岩层的控制,BSR发生在成矿前,而TSR则是热流体加入后诱发的,矿床形成是构造-岩性-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
NanoSIMS、原位S同位素、还原S的形成机制、硫酸盐还原、纳雍枝铅锌矿床、黔西北地区
38
P618(矿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315;贵州省地矿局科研项目2017[4],2016[40],2016[09];贵州省地矿局科研专项黔地矿纪要2015[1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019-18;云南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JRC4201804;云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培育项目2018YDJQ009
2019-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