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61/j.cnki.1000-4734.2016.02.016
黔西北云炉河坝铅锌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S、Pb同位素制约
川滇黔铅锌成矿域位于扬子克拉通的西南缘,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带之一,相关成矿物质来源认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该区研究程度较低的黔西北云炉河坝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对矿集区内典型的铅锌矿床(包括,昊星、富强、顺达和狮子洞等)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昊星矿区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很小(-1.5‰~2.7‰),且集中于零值附近,暗示矿区硫可能主要来自于幔源岩浆硫的贡献,另外还发现一件黄铁矿样品具有较低的δ34S值(-18.1‰),反映矿区可能还存在细菌还原硫的贡献.铅同位素数据表明,不同矿区不同类型矿石的Pb同位素组成十分均一,206Pb/204Pb介于18.196~18.525,207pb/204Pb为15.645~15.731,208Pb/204pb为38.415~39.058,且不同样品之间的Pb同位素不存在明显差别,表明云炉河坝矿集区中的众多铅锌矿床(点)可能具有统一的铅金属来源,且后期的氧化淋滤作用并未导致明显的铅同位素分馏.通过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以及邻区铅锌矿床综合对比,我们初步认为矿区铅可能主要源于该区基底岩石,而非其赋矿地层和二叠纪玄武岩.
铅锌矿、硫同位素、铅同位素、云炉河坝、黔西北
36
P597;P611(地球化学)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科研项目[黔地矿科合201402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青年创新科技人才”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Y5DF110000
2016-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