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9575.2001.01.00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以北京上海文学为中心
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局限,学术界和公众长期以来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文学的认识模糊,认为沦陷区没有文学或只有汉奸文学.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一批相关论著的问世,沦陷区文学主体的面貌和性质已经基本上明朗.尽管如此,对于它的怀疑、贬低和曲解依然存在.①不容否认,沦陷区的政治文化环境,在总体上是与中国新文学活动相敌对的.但具体到各个沦陷区,由于被占领的时间和社会形态不同,言说自由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用确凿的史实证明,北京、上海沦陷区的言说环境好于其他沦陷地区,具有相对自由的言论空间.北京、上海的中国民族文学之所以能够在沦陷时期继续迂曲生长并蔚为大观,与两地相对有利的言说环境密切相关.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北京、上海文学、言说环境
K26;I20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