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760.2014.04.007
中国陕西陇县战国遗址颅骨错(牙合)畸形的状况
目的 本文对陕西陇县下城子乡店子村遗址出土的中国战国时代人类的颅骨进行详细的观察,初步认识2000年前人类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以便在现有的资料中研究人类进化过程中各个阶段咀嚼器官的演化.方法 用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考古遗址出土的2000年前人类颅骨标本进行观察,共观察标本110个个体,其中颅骨基本完整,上下牙弓基本完整,能观察到(牙合)关系的个体有24个.男性13例,女性11例.观察牙齿排列情况:牙列拥挤、牙间隙及个别牙齿错位;观察牙(牙合)关系及错(牙合)畸形的情况.结果 大多数颅骨标本可观察到少量的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轻度拥挤,只有1例为重度拥挤.颅骨标本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25.00%,安氏Ⅰ类2例,占8.33%;安氏Ⅱ类3例,占12.50%;安氏Ⅲ类1例,占4.17%.结论 在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历史中,错(牙合)畸形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轻到重.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商时期的几千年间,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变化不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食物的更加精细,颌骨咀嚼肌退化速度加快,错(牙合)畸形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6000年前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26.30%;4 000年前中国夏代人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27.59%,3 000多年前的安阳殷商头骨,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28.00%.2 000年前陕西陇县遗址出土的战国时代人类的颅骨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25.00%;1 500年前辽宁北票喇嘛洞魏晋十六国时期人骨的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42.53%.均比现代人低,说明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咀嚼器官向着退化的方向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而发展的“文明病”.
陕西陇县人颅骨、牙齿排列、错(牙合)畸形
21
2015-0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7-209